歡迎光臨
我們一直在努力

外媒揭秘:谷歌是如何用演算法讓兒童著迷YouTube的

贊助本站

科技訊7月27日消息,《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撰文詳解了那個讓兒童著迷於YouTube兒童應用上的視頻的演算法。該應用不僅僅提供了一個很特別的了解兒童心理的窗口,還在改變專家思考人類發展的方式。

以下是文章主要內容:

小孩渴望掌控。可惜的是,他們無法如願。因此,他們會發脾氣,會提出各種荒謬的要求。(不,我想要這條香蕉,不是那條,那條看上去一模一樣,但你剛剛已經開始給它剝皮了,所以它現在對我來說毫無價值了。)

他們就是想要控制!這種對自主權的渴望很大程度上解釋了小孩子的行為。據數位發展心理學家透露,它也開始解釋YouTube為什麼會很受幼兒和學齡前兒童歡迎。

如果你身邊沒有一位3歲的小孩,那你可能不知道YouTube Kids。該款應用實質上是YouTube原版的視頻網站的精簡版本,它會根據目標受眾的年齡過濾視頻內容。由於該款移動應用專為手機或者平板電腦設計,兒童可以在一整個涵蓋無數針對兒童的視頻的生態系統中隨便點擊觀看。


推薦引擎

該應用上具體出現什麼視頻,由YouTube的推薦引擎來決定。該引擎考量的因素包括用戶的搜索歷史、瀏覽記錄、所在的地區、性別、年齡和其它的個人數據。它的演算法基本上就是一個注入每一個YouTube視頻的漏斗——只有一部分視頻最終能夠出現在用戶的界面上。

由於YouTube平台規模巨大,該推薦引擎的任務十分困難。「YouTube推薦引擎負責幫助超過10億的用戶從不斷增多的視頻中發現個性化內容。」YouTube母公司谷歌的研究人員2016年在有關該演算法的一篇論文中寫道。那包括每天每一秒鐘上傳到網站的、總時長很長的視頻。他們寫道,打造有價值的推薦系統「極具挑戰性」,因為演算法必須要持續不斷地篩選多到令人難以置信的內容,以及迅速鑒別最新、最相關的視頻——同時還要懂得如何去忽視那些不相干的內容。

YouTube推薦系統結構,先對「候選視頻」進行檢索和排名,然後將其中的一部分視頻呈現給用戶

接下來說說一個重要的因素:兒童會反反覆復地觀看同類型的視頻。視頻製作者注意到了最熱門的內容,然後模仿它製作新的視頻,寄望於兒童會點擊他們的視頻。兒童真這麼做的時候,YouTube的演算法會注意到,然後將那些視頻推薦給兒童。兒童不斷地點開它們,同時演算法會不斷地向他們推送更多同類型的視頻。這意味著視頻製作者總是會製造那些類型的視頻——希望兒童會點擊。

實質上,這是演算法的運作方式。它也是過濾氣泡(filter bubble,一種網站針對個人化搜尋而提供篩選后內容的結果)形成的方式。計算機代碼跟蹤你覺得有吸引力的內容——你最常觀看哪些類型的視頻,看的時間最長的是哪些視頻?——然後向你推送更多同類型的內容。從特定的角度來看,YouTube Kids是在專門提供十分符合兒童喜好的內容。實際上是兒童在選擇那些內容,直至他們不再有興趣,選擇別的內容為止。換言之,該YouTube應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兒童想要什麼。通過這種方式,它打開了一個特別的了解兒童心理的窗口。

YouTube兒童應用揭示了什麼?

但它究竟揭示了什麼呢?

「在最近以前,鮮少人在關注這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人類生態學學院人類發展助理教授海瑟·科克里安(Heather Kirkorian)指出,「大概是在過去一年裡,我們才開始看到有研究者去研究應用和觸控屏。這一切才剛剛開始。」

兒童類視頻是YouTube歷史上觀看量最高的視頻種類之一。例如,根據YouTube的官方數據,有個《瑪莎和熊》(Masha and The Bear)動畫視頻總觀看量達到驚人的23億次以上。

你可以在YouTube Kids上發現一些高質量的動畫,來自《粉紅豬小妹》(Peppa Pig)等電視節目的剪輯,以及簡單輕快的兒歌。「手指爸爸」(Daddy Finger)可以說是YouTube Kids的頌歌。

不少最熱門的視頻都是非專業視頻。像驚喜蛋視頻這樣的玩具展示有很多。顧名思義,這些視頻的內容就是:成年人一邊把玩不同的玩具,一邊進行旁白,他們通常是從塑料蛋中取出玩具,又或者一層層剝掉泥膠來展露隱藏的小雕像。

兒童極為喜歡這些視頻。

雖然這些視頻多少有些怪異,但要理解兒童為什麼喜歡它們並不難。「誰不想要驚喜呢?基本上我們所有人都這樣。」喬治城大學兒童數字媒體中心主任桑德拉·卡爾弗特(Sandra Calvert)指出。除了能夠帶來驚喜和樂趣以外,那些視頻很多其實是玩具廣告。它們讓兒童觸手點擊就能看到整個互聯網上的塑料蛋,同時也感知到掌控感。他們得以選擇自己想要看的內容。兒童喜歡掌控,即便是在微不足道的事情上。

「這個過程就像是在遊戲中快速通關。」哈佛大學醫學院兒科學教授、媒體與兒童健康中心主任邁克爾·里奇(Michael Rich)說道,「在很多方面,YouTube Kids要比像半小時或者一小時的直播節目更加符合幼兒注意力的持續時間——只是從內容的時長來看。」

里奇等人拿該應用與像《芝麻街》(Sesame Street)這樣的舊有產品進行了比較。《芝麻街》在比較長的節目中切分成了多個短小的片段,部分為了讓幼兒的注意力維持在視頻上。數十年來,研究者一直在研究兒童對於電視的反應。現在,他們是在研究兒童使用移動應用的方式——他們在上面花了多長時間,平常使用哪些應用,等等。

互動的作用

不難理解研究人員會開始注意到這些。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普遍摒棄有線電視的千禧一代如今有了孩子,像YouTube Kids這樣的應用自然而然成了他們的屏幕時間首眩家長們可能不是讓幼兒或者學齡前兒童看28分鐘一集的《羅傑斯先生的鄰居》(Mister Rogers’ Neighborhood),而是讓他們在手機上玩28分鐘的《老虎丹尼爾的鄰居們》(Daniel Tiger』s Neighborhood)應用。《老虎丹尼爾的鄰居們》也是個電視節目——《羅傑斯先生的鄰居》的衍生產品——針對2歲至4歲大的兒童。

但根據研究者的觀察,幼兒和學齡前兒童實際上是兩個很不一樣的群體。科克里安稱,2歲孩子和4歲孩子可能都喜歡觀看《老虎丹尼爾的鄰居們》或者相應的YouTube Kids視頻,但他們從中得到的收穫往往大相徑庭。3歲以下的兒童通常都難以吸收經由屏幕傳送給他們的信息,也難以將這些信息應用到現實生活當中。許多的研究也得出了類似的結論,只有少部分的研究例外。研究人員最近發現,當屏幕體驗變成互動性的——比如說與奶奶進行Facetime視頻聊天——3歲以下的兒童實際上很懂得將屏幕上的東西和屏幕以外的東西聯繫起來。

科克里安的實驗室設計了一系列的實驗來觀察互動性在幫助幼兒傳遞上有多大的作用。她和同事發現,對比與應用進行互動的時候以及只是觀看屏幕的時候,幼兒(甚至是2歲以上的兒童)所學到的東西有著令人驚訝的差異。其他的研究者也發現,引入某種互動可幫助兒童更好地記住信息。來自不同機構的研究者對於「互動性」有著不同的定義,但在一個實驗中,它就只是按一下空格鍵那麼簡單。

「似乎是某種選擇的行為,某種能動作用,在兒童身上產生了這樣的差異。」科克里安表示,「要思索的地方在於,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異。」

兒童喜歡反覆看同一樣內容

一種看法是,兒童尤其喜歡一遍又一遍地重複觀看同一樣東西,直到真的搞懂它為止。我小時候看過很多次《小飛象》(Dumbo),長途旅行時在車上也會重溫該電影。很顯然,這並非不尋常——至少在進入錄像機時代和後來的點播視頻和應用時代以後是如此。「如果他們有機會選擇觀看的內容,那他們可能就會去互動,進而滿足他們的學習目標。」科克里安說道,「我們知道,學習新信息是一種有收穫的活動,因此他們可能會選擇他們熟悉的、能夠接受的信息或者視頻。」

「兒童喜歡反反覆復看同一個內容。」喬治城大學的卡爾弗特說,「有的是因為理解問題,所以他們會重複觀看,直至理解整個故事為止。兒童往往不理解人的動機,這是他們看那些故事的一個主要動力。他們往往不理解行為和後果之間的聯繫。」

幼兒也容易變得著迷於少數感興趣的東西。(大象!火車!月亮!冰淇淋!)范德堡大學心理學助理教授喬治·特羅賽斯(Georgene Troseth)表示,許多幼兒在18個月大的時候會形成「非常強烈的興趣」。部分因為這一點,使用YouTube Kids等應用的兒童通常會選擇描繪他們熟悉的概念的視頻,比如帶有某個卡通角色的視頻,或者圍繞他們已經很喜歡的話題的視頻。但這給研究者帶來了挑戰。如果兒童只是因為熟悉或者認得而點擊視頻的縮略圖,那很難說他們學習到了多少東西——又或者應用環境和其它的媒介形式實際上有什麼不同。

喬治城大學發展心理學家蕾切爾·巴爾(Rachel Barr)指出,即便是很受兒童歡迎的驚喜蛋視頻,其實也不是什麼新奇的東西。「它們的節奏相對較快,包含某種幼兒很喜歡的東西:物品被包好,然後拆開。」她說,「我還沒有展開測試,但兒童似乎不大可能能夠從這些視頻學習到什麼,因為它們的構思並不清晰。」

「互動並不一定就是好事情。」她補充道。

沒有人工挑選

YouTube Kids作為教育工具的話作用究竟有多大呢?研究人員看法不一。很顯然,這要取決於視頻本身,以及照料者在多大程度上參與進來,幫助兒童理解屏幕上的東西。不過,演算法的運作方式也有影響。例如,還不清楚YouTube推薦引擎上多大程度上考量兒童以往的觀看行為。要是兒童不停地觀看一些學習潛力較低的視頻,那他們是否就會被困在一個他們只會看到同樣的劣質內容的過濾氣泡裡面呢?

YouTube Kids沒有安排人工去給兒童挑選最好的視頻。據YouTube發言人稱,YouTube方面唯一的人工參與就是監控應用中的不當內容。但內容的質量控制仍然是它的一個問題。據Today報道,YouTube Kids去年展示了一個米奇老鼠式的角色相互用手槍射殺各自的腦袋的視頻。

「應用所提供的內容並不是人工挑選出來的,而是通過演算法過濾而成。」YouTube發言人尼娜·奈特(Nina Knight)說道,「因此,不同於在特定時間為你選好內容的傳統電視,YouTube Kids應用會給每名兒童和每個家庭呈現更多屬於他們喜歡的類型的內容,他們也可以隨時觀看,這是很特別的地方。」

視頻製作者的策略

與此同時,YouTube Kids視頻製作者花大量的時間去嘗試利用好演算法,以期儘可能地提高他們的視頻的觀看量——觀看量越多,他們的廣告收入就越多。

「你必須要去做演算法想要你做的東西。」熱門頻道Toys Unlimited的聯合創建者娜塔莉·克拉克(Nathalie Clark)表示,「你可不能頻繁地切換視頻的主題。」她之前是一名重症監護室護士,後來辭職全職做視頻。

克拉克的意思是,一旦YouTube的演算法斷定特定的頻道是泥膠、色彩、形狀或者別的東西方面的視頻來源——尤其是頻道在特定話題上有爆紅的視頻的時候——視頻製作者偏離那個分類或者標籤的話,會面臨巨大的風險。「老實說,YouTube其實為你挑選好主題了。」她說,「現在流行的是狗狗巡邏隊(Paw Patrol),因此我們做了很多的相關內容。」

YouTube Kids上打造可引發病毒式傳播的熱門視頻還有其它的一些主要策略。克拉克說道,做出足夠多的視頻,你就會開始了解到兒童究竟想要看什麼內容。「我想多透露一些東西,」她補充道,「但我不想引來更多的競爭。老實說,沒什麼人真正懂這些。」

人們尚不理解的另一件事是,成長於移動互聯網時代會如何改變兒童思考故事的方式。「很很多的文獻資料顯示,看書較多的兒童更有想象力。」兒童數字媒體中心的卡爾弗特表示,「但在互動時代,你不再只是消費別人做的東西。你還會自己親手製造東西。」

換言之,最年幼的一代應用用戶對於敘事結構和信息環境正在形成新的期望。點擊屏幕或者反反覆復地觀看《粉紅豬小妹》插曲Bing Bong Son的視頻的確可讓小孩感到興奮,但從小玩手機會給他們帶來長期的影響,與此同時,他們還處在一個高度網路化、充斥著各種按需服務的複雜世界當中。(樂邦)

贊助本站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頭條楓林網 » 外媒揭秘:谷歌是如何用演算法讓兒童著迷YouTube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