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
我們一直在努力

曾有32000人獨孤死去

  你最怕那種死法?

  如果是我,我會說最怕一個人死在家裡,直到屍體發臭才被發現。

  然而2010年的日本,有3萬2千人以這樣的方式離開世界。 其中一個,是在死後三個月屍體變身一堆白骨時才被發現。

  這種死法在日本被稱為“無緣死”。 在NHK的一系列報導下,潘多拉的魔盒被打開,從一個無名死者一直挖到社會高速發展的另一面——無緣社會。

 何為無緣社會? 書裡是這麼定義的。

“高齡、少子、失業、不婚、城市化,造就了這樣一批人,他們活著,沒有人和他們聯繫,他們沒有工作,沒有配偶,沒有兒女,也不回家鄉;他們死了,沒有人 知道,即使被發現,也沒有人認領他們的屍體,甚至無法知道他們姓甚名誰,他們的人生被總結為寥寥幾個字的遺骨認領佈告,他們被稱為“無緣死者”,他們所在 的社會也會漸漸從“有緣社會”變成“無緣社會”。”

  這些無人認領的屍體,有些會被寺廟接收、有些葬在當地的公共墓地,還有一些會自動變為捐獻遺體。

  “捐獻遺體編號:683.

  常川善治君現在被安放在這裡”

  從一個名字變成一個編號,這是一個無緣死者留給世界的最後一點訊息。

   “無緣社會”正在向我們靠近

  生死之外無大事,出生時被憐愛,死去的時候卻無人在意,相信沒有人願意這樣淒慘死去。 但這明顯不是個別現象,甚至不是某一個特定年齡群體的特有表現。

系列報導播出後,NHK節目組收到一萬四千多個電話,令人驚訝的是,其中很多都來自年輕人,他們一邊向節目組傾訴自己苦悶的生活,同時深感擔憂:無緣死 很可能就是自己最後的歸宿。

 顯然,無緣死是日本整個社會都要面對的重要課題。 而崇尚“熱鬧”和“團圓”的我們,是否可以認為“無緣社會”與己無關?

  觀察幾組與“無緣社會”有關的數據,就能知道無緣社會正在向我們靠近。

  根據國家統計局最新發布的數據:2016年我國60周歲及以上人口23086萬人,佔總人口的16.7%;65周歲及以上人口15003萬人,佔總人口的10.8%。

相比日本用了24年、法國用了115年進入老年化,中國祇用了18年,這一的火箭速度也意味著,在享受了巨大的人口紅利後,超重的養老負擔隨著而來 。

  同時,核心家庭的穩定程度也越來越低。

  皮尤研究中心最新的報告顯示:相比起2000年57%的結婚率,最新的結婚率下降到了51%,更不用說對比1960年72%的結婚率。 而下降最為嚴重的年齡區間,是29歲及以下的人群。 已婚的成年人很快就會變成少數。

  數據還顯示,就業率增長率從2014年開始就持續下滑,人口依然源源不斷往大城市集中。 最終,《無緣社會》裡提到的導致最後無緣死的因素,我們沒有一個跳過。

   十級孤獨,無緣死才是最終極

  以上數據其實還不足以說明,日本已經顯現的無緣社會就是我們的將來,因為,情感因素是無緣社會不可或缺的催化劑。

  日本不願意麻煩別人的社會氛圍,讓人與人之間的緣越來越弱。 僅是工作變動、婚姻破裂就可能徹底切斷彼此之間的緣。

  書裡提到,生活著900多戶人的小區,寂靜到從屋里傳來的電視機聲都能聽得清清楚楚。

  有這樣的社會氛圍,才會有老人臨到生命終結,連子女都不願“麻煩”,然後孤獨死去。 或者因為多年不聯繫,不願繼承親人骨灰的事情。

  由此得出, “無緣死”這一社會現像只屬於日本是很正常的結論,畢竟我們對日本的刻板印象,就是人情冷漠。 但是,只要你留心生活就會發現,在情感上,我們也在向“無緣社會”過渡。

  不止一個朋友告訴我,睡不著的時候,會“調戲”10086,把這個號碼備註成自己喜歡的明星,不停地打電話或發短信。

  很多人也有過這樣的體驗,生日的時候只有10086、信用卡、或者一些不知道什麼時候關注的淘寶店鋪才會發來祝福。

  住了三四年的室友,甚至不知道他的名字。

  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但都指向一點:人與人之間的“緣”越來越弱。

《無緣社會》一書,用一個老人之口概括這樣的生存現狀:“與別人失去關聯,就像是一種活著的孤獨死。沒有一個人關心你,你也發揮不了任何作用,這樣的話, 不管活著還是死了,不都是一樣的嗎?”

  微博上曾經流行過一個孤獨十級清單,很多人對號入座,並半開玩笑曬出自己是幾級孤獨。 然而在我看來,相比一個人吃火鍋,一個人做手術這類,“無緣死”可能才是終極孤獨。

生不能由自己做主,死是否可以?

  這些無緣死並不是因為他們生前沒有認真生活,相反,很多人的努力程度甚至可以用垂死掙扎來形容。

  有的人勤勤懇懇20年沒有遲到過,卻因為公司倒閉而失業。 職場緣一切斷,家庭緣緊跟其後。 不想拖累家庭,只能躲在一角,等待生命中最後的時刻。 又或者因為家庭拖累,最終沒有成家生子,等親人一個個去世,最後只有自己獨自面對死亡。

然而活著的時候,他們也是某人疼愛的孩子,3萬2千人的數字背後,藏著一個又一個曾經鮮活過的生命,他們歡笑過,也體驗過人生的快樂,想到此,便難免 物傷其類。

  書中最後給出了簡單的解決辦法,就是依靠社會團體,讓這些人重新與社會結緣。 但這樣的辦法,能解決的可能只是幾個、幾十個人的問題,對於一種社會想像,不能不說勢單力薄。

  本文並不討論解決辦法,而是將這一現實拋出來,知道這可能是我們人生的一種歸宿。 生死之外無大事,生不能由自己做主,不知道死是否可以?
 

歡迎轉載趣聞獵奇的文章,請註明出處: 趣聞獵奇 (quwenlieqi.com)

趣聞獵奇微信公眾號: quwenlieqi
關注趣聞獵奇公眾號,訂閱更多奇聞趣事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頭條楓林網 » 曾有32000人獨孤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