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
我們一直在努力

冬天洗澡,一周洗幾次最好?

在寒冷的冬季,能夠洗一個熱水澡是最開心的事了。 但是,如果洗澡的方式不對,卻會讓你生病 + 短命。

下面幾個洗澡誤區,你千萬不要再犯了,別讓你的壽命折損在浴室裡。

誤區1:熱水泡澡時間長

冬季天氣寒冷,大家都喜歡舒服地泡在熱水中,捨不得離開。 但這可不是什麼好習慣。 泡澡時間太長,會使皮膚表面失去油脂保護,從而產生乾燥瘙癢等症狀,還會引起皮膚發皺、脫水等情況。

此外,長時間泡澡,人容易疲勞,易引起心臟缺血、缺氧,致使冠狀動脈痙攣、血栓形成,甚至誘發嚴重的心律失常而猝死。

建議:盆浴20分鐘、淋浴3至5分鐘即可。

誤區2:洗澡水溫越高越好

寒冷的天氣裡,很多人都喜歡用很熱的水洗澡,甚至覺得越滾燙的水溫越能提高身體熱度。 但洗澡水溫過高卻會讓你的皮膚苦不堪言。

它會破壞皮膚表面的油脂,導致毛細血管擴張,加劇皮膚乾燥的程度。 同時,過高的溫度還會增加心臟負擔,因為全身皮膚血管明顯擴張,大量血液流到全身皮膚,會使心臟缺血缺氧。

建議:洗澡時水溫與體溫接近為宜。

誤區3: 洗澡過於頻繁

很多人認為洗澡越勤,身體才會越乾淨。 但隨著冬天的來臨,皮膚也變得越來越乾燥脆弱,皮膚瘙癢也容易盯上這些“勤洗澡族”。

洗澡過勤,會把皮膚表面分泌的油脂及正常寄生在皮膚表面的保護性菌群洗掉,容易傷害到皮膚的角質層,由此導致皮膚瘙癢,皮膚的抵抗力也會減弱,反而容易得病。

用力搓洗,也會致使本就脆弱的表皮受損,細菌、真菌趁虛而入,造成皮膚感染。

建議:冬季洗澡次數,以每週1~2次為宜。

那洗澡搓下來的“白條”到底是什麼? 怎麼總搓還是會有?

這些“白條”的主要是皮屑、油脂、汗、灰塵。 我們的身體每時每刻都在進行新陳代謝,代謝在體表上的是汗和“泥”。

中醫上講,“脾主運化”,肝臟代謝身體內毒素後經過脾臟功能輸送到體表、體外,排出很多的分泌物出來,比如油脂、汗水等。 也可能是皮膚露在空其中吸附的灰塵。

為何天天洗澡身體還是會有“泥”?

人體的新陳代謝無時無刻不在進行著,自然身體會產生的排泄物、分泌物等,所以即使每天洗澡,洗得乾乾淨淨了,到第二天還會有新的覆蓋上來。

不管人是安靜的睡眠還是大汗淋漓的運動,身體都會通過皮膚“出汗”排出毒素;

在睡眠的特定階段,控制體溫、心率等的自主神經可能會加速運轉,進而使汗腺分泌汗水;在大汗淋漓運動中,身體代謝會更快,促使更多“泥”排出來。

如何健康的洗澡呢?

1、 洗澡的正確順序

正確的洗澡次序是:洗臉——洗澡——洗頭。

因為,我們洗澡的時候毛孔會迅速擴張,先洗臉可以避免毛孔進入過多的灰塵,如果不先洗臉會造成阻塞,之後自己的臉部就會發生一系列的皮膚問題。 之後洗澡,最後洗頭。 這樣就可以保證清潔和我們頭皮的健康了。

2、洗澡後,喝一杯茶水

洗完熱水澡後,喝一杯熱茶水,一方面可以補充人體流失的體液,另一方面還有助於身體排毒、抵抗濕氣入侵。

3、剛運動完不要立即洗澡

因為,運動後的身體未恢復平穩的狀態,在空氣不流通的情況下,大腦容易缺氧,常常會出現頭暈眼花、全身無力等症狀,嚴重的還會引起血壓下降,休克和暈厥等。

4、注意控制洗澡力度

不要用力猛搓,這種“自殘”行為對皮膚的傷害很大,特別是冬天,使勁搓會損傷皮脂腺,降低皮膚抵抗力,還會引起皮膚瘙癢,凡事適度就好。

5、 一定先吃飯後泡澡

 

如果空腹洗澡,很容易引起頭暈、噁心症狀,對身體造成極大的損害。

也不要吃飯後立刻洗澡,因為,當人剛吃完飯時,血液大量地流入胃部,如果剛吃完飯就去洗澡,熱水會使人的血液大量地流向皮膚,造成胃部缺血引發 消化不良。

建議,在飯後兩小時左右洗澡為最佳。

歡迎轉載趣聞獵奇的文章,請註明出處: 趣聞獵奇 (quwenlieqi.com)

趣聞獵奇微信公眾號: quwenlieqi
關注趣聞獵奇公眾號,訂閱更多奇聞趣事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頭條楓林網 » 冬天洗澡,一周洗幾次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