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
我們一直在努力

致敬京崑大師俞振飛 《可凡傾聽》週末推特別節目

雅部風流,水磨情深。 崑曲藝術已經有600多年的歷史,在長達600多年的歷史當中,它經歷了很多的波折,直到今天這門古老的藝術依然煥發著青春。 在600年的崑曲的發展史上,有一個名字是不能繞過的,那就是京崑藝術大師俞振飛。 3月3日、4日,3月10日、11日,SMG藝術人文頻道將連續兩週在每週六日20:00的《可凡傾聽》欄目中推出特別節目《水磨情深話振飛 》。 蔡正仁、岳美緹、梁谷音、計鎮華、王芝泉、張靜嫻等六位國寶級崑曲藝術家齊聚《可凡傾聽》,在上海崑劇團成立四十週年之際,深情追憶恩師俞振飛。 他們也一人帶來了一件凝聚著刻骨銘心師徒情緣的珍物。

“老師改變了我的人生”

俞振飛出生於崑曲世家,受其父餘粟廬影響,自幼習曲,自成俞派,其唱腔儒雅不凡,卓爾不群,尤以極富書卷氣的巾生表演最為傳神。 七十年舞台生涯留下無數佳作,成為崑曲界一代宗師。 此番《可凡傾聽》特別節目邀請到了蔡正仁、岳美緹、梁谷音、計鎮華、王芝泉、張靜嫻等六位上海崑劇團的國寶級的崑曲藝術大師,他們都是俞老的弟子。 當年也都因著種種機緣巧合,考取了崑曲演員訓練班,走進了崑曲這扇大門。

在座每一位大師都帶來了一件跟俞老相關的珍物。 素有“崑曲第一女小生”美譽的岳美緹帶來的是《粟廬曲譜》,是俞老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初送給她的。 岳美緹當年在“昆大班”學習時,是由旦角轉行小生,成為俞振飛先生的親傳弟子。 “當時老師讓我改行做小生時,心裡還是很不安的。就給俞老寫了一封信,因為我第一個崑曲小生戲是他教我的。俞老師給了回了一封信, 從此改變了我的藝術人生。他上來就說,我看你抬手動腳不錯,聲音唱念也不錯,你可以改小生,這是我的意思。第二,他也說到現在旦角很多,你 窩在那兒,可能出不來。再有他就說,你不要擔心反串,我會對你負責到底。所以他最後還寫了四個字,勇往直前。我就拿著這封信進了小生的 課堂。”岳美緹直言,俞老對她影響最大的就是《驚夢》,“這個《驚夢》是我因為第一次學小生,我記得他給我講了八個字,撲朔迷離、風流蘊藉 。老師開蒙的這幾個字教導了我一輩子。”

梁谷音12歲與崑曲結緣,工花旦。 成功塑造了潘金蓮、閻惜姣、崔氏等一系列“壞女人”,由傳統戲中刻板的臉譜還原出鮮活的人性,千姿百態,入木三分。 “俞老是1956年調到上戲來的。1957年,我們第一次在長江劇院公開演出,我演的《相梁刺梁》的鄔飛霞。那時候上妝我皮膚繃得很緊,結果 一上台就掉下來了,變八字眼了。俞老師坐在第一排的當中,我看見他一嚇,然後哈哈笑。這以後,他就認識我了。第二天他對我說,你 唱得很好,嗓音、咬字都好,你有空,我來給你拍曲。”

“跟俞老學戲更學他的精神”

俞老對於小輩的提攜和幫助,讓他的學生們時隔多年仍然感動在心。 王芝泉特別帶著一個油印的劇本《雅觀樓》來到《可凡傾聽》。 “這個劇本改變了我人生的道路。俞老當時叫我去,跟我說,這個戲是武生和武小生都可以兩門抱的,但武旦沒有過。他認為我最適合演這個戲。他 那時說,’這個戲現在全國沒有人演。王芝泉,這個戲是非常難,有北派的、有南派的。你要把這個戲拿下來的話,南北結合。’而且他還給我想 好了要去找哪些老師,還有服裝顏色,連劇本也都幫我改好了。我回去的路上就想,俞老這麼關心我,我不努力怎麼行。”

作為公認的昆壇第一老生,計鎮華也是同行眼中的演戲大王,更是戲迷們心中不可替代的“計帥”。 當年“昆大班”中年齡最小的學生,終於在以生旦戲為主的崑曲舞台上為老生行當謀得一席之地。 俞振飛先生曾親自撰文《我為什麼欣賞計鎮華》,對他給予高度評價。 他還清晰記得和俞老合作演戲的場景,“和俞老一起登台,都是學習的機會。他演《太白醉寫》時,我演唐明皇,俞老的演戲叫神了。那是1983年 ,我們去香港演出,俞老在劇中要向唐明皇下跪的,我在台上一下子緊張得忘詞了,俞老跪在我面前,我被他的表演感染了,看他演戲入神了 。不過俞老人很好,下去以後就對我說,你不要緊張,沒關係的。我和他最後一齣戲是1991年的《販馬記》。我覺得跟俞老學戲、一起演出,對 自己有非常大的幫助,學習到他在舞台上的那種氣質。”

張靜嫻帶來了很多卡式磁帶,都是當年俞老為她上課時的錄音,“這個是從1982年到1985年,這三年多的時間裡,俞老給我上拍曲課,教了 我整整七齣戲的唱,有《絮閣》、《盤夫》、《情挑》等。老師走了以後,我就再也沒敢聽這個錄音,聽了要掉眼淚。那時,老師 已經八十多歲了,在給我拍曲的時候還會不斷調整、改進,整個過程當中,你能夠感到老師不斷地在要求自己、要求學生,我覺得真是太難得了。所以我覺得跟老師 學戲的過程中,還學到了老師在藝術上不斷進取的精神,終身受益。”

“老師等了我二十多年”

生活中,俞振飛是個美食家,至今對於老師的各種美食之道,蔡正仁都記憶猶新,“老師喜歡吃肉粽,而且旁邊一定要有一盤綿白糖。肉粽得蘸著糖吃。我當時 很奇怪,他說粽子蘸糖,好吃得不得了。我一吃,果然好吃得不得了。”俞老的太太李薔華也回憶,俞老每晚睡覺時,口中都要含一塊椰子糖。 計鎮華也記得俞老聽說他菜做得好,特別請他去家裡燒的事情。 蔡正仁笑說:“老師喜歡吃,特別是肉、蹄膀、這些飲食習慣,我也都全盤繼承了。”

蔡正仁也在《可凡傾聽》特別節目中回憶了和俞老間的師徒情:“1982年在蘇州舉行的南方崑曲匯演,我演了《迎像哭像》。俞老也來看了 ,看完以後,老師蠻高興的。第二天他就讓我去找他,他說我給你寫了一幅字,你拿去看一看。我當然喜出望外。一看就傻掉了, 寫得那麼好的一首詩。詩裡頭其實對我提出了非常高的希望,希望我能夠把崑曲繼承下來,承前啟後。我覺得這是老師對我最大的鼓舞,高興得不得了。”

《太白醉寫》是俞老的代表作之一,可是他一直表示,年輕時這齣戲不太能演。 蔡正仁解釋道:“對。俞老大概也就是二十歲左右學會這個戲,但是他一直不演,我也覺得奇怪。他一直到了40歲以後,才敢演《太白醉寫》。我是 18歲跟老師學這個戲的。學完了以後,我馬上就演,演完了,我去問老師,您看我演得怎麼樣?他什麼話也沒說,說了三個字,還可以。 當時我還不懂,還不理解為什麼俞老要到40歲以後才敢演《太白醉寫》。等到文革以後,《醉寫》又恢復要演出了,我記得那時我們上海崑劇團跑到 南京演出,但是我的《太白醉寫》演完了,這是我演戲以來最最難受的一次。怎麼走都覺得不好,就覺得我怎麼忽然一下子那麼寸步難行了。我晚上睡不著覺了, 就給老師寫了一封信。三天以後,老師馬上就給我來了封信,老師第一句話就是,正仁,我等了你20多年,你終於明白了這個道理。他老對我 說的,你初學三年,走遍 下,再學三年,寸步難行。我一看,這不就是我演了《醉寫》感覺到這個問題,我覺得每走一步、每做一個動作,我都不太滿意自己,忽然覺得怎麼那麼 難演。我對老師說,我現在體會了,你為什麼到40多歲才敢演《太白醉寫》。這個事情,我是終身難忘的。”

鶼鰈情深最愛聊戲

即將播出的《可凡傾聽》特別節目《水磨情深話振飛》中,俞振飛先生的夫人——程派青衣、著名京劇藝術家李薔華,以及她的公子、著名京劇名家關棟天也來到 錄製現場。 李薔華陪伴俞老度過了他人生中最後的14年,夫婦兩人相親相愛,聊得最多的是戲。 晚年俞老住在醫院裡,雖然身體已經不是特別好,可他依然愛唱戲。 李薔華回憶:“他嗓子好,把其他病人都唱得不能睡覺。護士特地叫我過去,讓我跟老太爺說一聲,晚上不要唱。我進去就告訴他,我說你知道你那嗓子好,你 一唱,別人晚上不能睡覺。’那我戲癮來了怎麼辦?’我說,戲癮來了,你等我來了,你唱給我聽。”

值此上海崑劇團成立四十週年之際,SMG藝術人文頻道將於3月3日、4日,3月10日、11日每晚20:00推出《可凡傾聽》特別節目《水磨情深 話振飛》,向京崑藝術大師俞振飛先生致敬,同時向所有的戲曲藝術家致敬,向所有為堅守我們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藝術家們致敬。



週末
更多>>

週末個人資料:週末,電視劇複合大師角色,王曉晨飾演。 週末人物關係:週一李斷週末相關信息:週末,賀週一的妹妹。 與李斷同為複合者聯盟的領軍人物,兩人機緣巧合相識,日久生情相愛。


都市家庭情感劇週末父母 聚焦“親子關係”引觀眾共鳴

週末父母以“週末父母”為主題,以“育兒”為切入點,立足現實、聚焦“親子關係”,將育兒劇拓展出了新思路。 與其他育兒劇不同的是,該劇更加側重以孩子的成長教育問題來折射出都市年輕父母的生活狀態。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頭條楓林網 » 致敬京崑大師俞振飛 《可凡傾聽》週末推特別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