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
我們一直在努力

最“無聊”的一次Google I/O

Google I/O,每年不可錯過的科技巨頭秀之一,昨晚在加州山景城悄然上演。

Google CEO 桑德爾·皮猜

作為Google一年一度的“肌肉秀”,此次I/O大會一反尋常的“多元化”,整場大會甚至可以用“All in AI”來概括。 或許正是因為大會走勢“至剛至猛”,往年Google不按套路出牌的“驚喜”也沒有出現,反倒讓人覺得有點“無聊”。

內容除了AI,還是AI

在Google CEO 皮猜短暫的自黑開場之後,本次大會就進入了AI“單曲循環”,各種AI應用創新一個接一個上台。

Google Assistant能夠與用戶進行流暢的自然對話

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或許還是要數Google Assistant的“例行升級”,全新的人工智能技術不僅讓它請起來更像真人,同時還能更好理解用戶的自然語言(你隨便說,它 都能聽懂)。 同時還能在與你對話的過程中,聯繫前後的對話,和你進行真人一般的聊天。

雖然技術進步了,但畢竟大家在使用Google Assitant的時候通常都是對折一台機器,難免會覺得齣戲,所以Google這次也給大家帶來了一個全新的應用場景。 他們嘗試著讓Google Assistant在獲取了一定信息的前提下,去完成諸如餐廳訂座、影院訂票之類的簡單語音溝通。 從測試效果看,如果換成我在電話對面,絕對聽不出這是個機器人。

除了語音,Google前兩年已經開始有所建樹的視覺方面也有了新的進展。 這次神奇的視覺應用Google Lens獲得了Google地圖的助攻。 從識別地點位置,到顯示商家信息,再到與AR寵物狐狸帶路,整體實用性很高。

郵件灰色字體內容為推斷內容

在繼續拓展語音和視覺方面技術應用的同時,Google還帶來了終極的英文郵件撰寫“作弊器”,用戶在敲下前幾個字母或者詞的時候,系統就會根據上下文推薦最有可能的 內容,現場實測只需十來個字母、加上幾個空格鍵就能完成一封郵件。

照片的灰色背景是一鍵生成的

如果說前面這些功能還比較“明顯”,用戶都會有意識地去使用的話,那麼Google這次在系統相冊中提供的自動修改意見就可以算是“潤物細無聲”了。 哪怕用戶只是在瀏覽相冊,都會在下方出現系統的相應修改意見,輕鬆點擊即可修改。

然後是全新登場的Android P系統,雖然系統改動了不少,但是最吸睛的或許還是要算系統根據用戶使用習慣、時間的因素,在應用庫的頂層直接進行主動推薦的設置。

Android P系統的首發廠商

值得一提的是,在Android P系統的首髮品牌中,有一半來自中國(小米、Oppo、Vivo、一加),而在Google Lens的合作廠家也有小米、TCL、一加的身影。

嚴格來說,本次I/O大會上登台的應用或多或少都是從前兩年發布的新產品延伸而來。 但從隨著各項技術的不斷完善,例如現場演示的Google Assistant與真人對話、相冊自動推薦修改等功能,的確能讓人感覺到Google的進步。

除了效果更佳之外,這些全新功能與系統的結合程度也頗高,反而降低了用戶在這些新功能上的學習成本和使用成本。 堪稱一整套比較完美的解決方案。

除了往年常見的軟件進展外,今年Waymo也來到了大會台上,在現場展示了一把自己的技術實力:不僅對各種“奇異人類”(蹲下、恐龍服)都能識別,還成功地 在路口躲過了一輛闖紅燈的小轎車。

Waymo官方在現場也透露了目前公司一些關鍵性的進展數據:公共道路行駛里程已經超過600萬英里,利用AI在模擬環境中的行駛距離已經超過了50億英里。

TPU 3.0來了,移動端平台增強

整體的計算能力對於一家公司的AI能力發展來說尤為重要,同時或許也是為了延續上兩屆I/O大會都發布新TPU產品的“傳統”,本次大會TPU 3.0正式登場。

可惜的是,皮猜並未在現場對TPU 3.0進行詳細說明,而只是簡單表示:“TPU 3.0的計算能力最高可達100PFlops,相比之下較TPU 2.0提升了超過8倍。”這樣的提升 幅度,在以高速增長出名的半導體行業中,也非常少見。

從現場的圖片上看,TPU3.0採用了與TPU 2.0相似的整體方案,即每塊主板4顆芯片。 但整體的散熱方式從上一代的風冷更換為水冷,整體的工作環境有所提升。

除了最基礎的AI硬件之外,Google在開發工具包上也有新品。 這款新品名為“ML Kit”,它是一個旨在幫助用戶在移動端應用中使用機器學習功能的開發者工具。 如果你記憶力不錯的話,可能還會記得去年這個時候的WWDC,蘋果實際上也發布了一個名為ML Kit的工具,兩者定位的確比較相似。

當然,從Logo來看,這兩個同名為“ML Kit”的工具並不是同一個東西。 而按照Google相應產品負責人現場的介紹,這款工具目前已經能夠“身兼數職”:從給圖像打標籤、到文字識別、臉部識別、二維碼讀取、信標檢測,智能回复 等等。

更令人驚訝的在後面,這個開發套件同時還支持針對移動端開發的TensorFlow Lite,還能夠跨平台運行在 iOS 和 Android。 可以預見,Google ML Kit的出世,將會大大降低手機廠商和軟件開發者利用AI技術的門檻。

TensorFlow在本次大會上沒有單獨拿出來說,這一由Google領銜打造的人工智能開源架構目前採用呂很高,版本已經發展到了1.7.0,在本次I/O大會則是一個“賦能 ”具體應用的角色。 例如它在Waymo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因為自動駕駛過程中要不斷預測周圍環境的變化,所以自動駕駛汽車不僅需要採集大量數據,同時還要根據環境數據給出行為的預測。

這個問題最終依賴“TensorFlow+TPU”的強力組合解決,也讓Waymo得以在模擬環境中完成超過50億英里的模擬道路測試,這個量級的模擬測試,讓Waymo充分模擬了自動駕駛環境的各種 場景,大幅降低了自動駕駛過程中發生錯誤的概率,Google官方給出的錯誤率變化,下降超過了100倍。

“體系”愈發清晰,Google已定節奏

作為Google第一次“All in AI”的I/O大會,或許會在有些人眼中顯得單調,但同時圍繞著AI這一個中心展開的內容,也讓Google的AI“體系”清晰地現實出來。

不同於別人家的單點突破,Google上來就是一套“AI組合拳”:最靠近用戶的是專門針對系統優化的AI應用、AI應用所對應的是最受開發者支持的AI架構、AI架構 所對應的是重金打造的高效雲處理芯片。 最終形成了一個基本全部由Google主導,層與層之間配合默契的一體化“AI體系”。

更重要的是,Google已經沿著這三層結構堅持走了3年。

這3年間,Android系統裡面的AI應用越來越多,系統的針對性優化也越做越好;TensorFlow已經成為全球最流行的人工智能架構,成為眾多開發者的首選;TPU已經發展到了第三 代,整體性能不斷倍增。 並且根據當下的軟硬件技術現狀,這種發展目前還看不到停下來的勢頭。

在嚐到AI的甜頭之後,Google很明顯也已經選定了自己的節奏——在AI尚未成熟之時,直接進行一個完整的體系佈局,並且不斷推動整個體系的發展。

畢竟,這應該是Google擺脫“超級廣告公司”最好的機會了。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虎嗅網立場

本文由 李賡 授權 虎嗅網 發表,並經虎嗅網編輯。 轉載此文章須經作者同意,並請附上出處( 虎嗅網 )及本頁鏈接。 原文鏈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243350.html
未來面前,你我還都是孩子,還不去下載 虎嗅App 猛嗅創新!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頭條楓林網 » 最“無聊”的一次Google 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