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
我們一直在努力

今天,我們向程式設計師致敬,向好奇心和行動力致敬

文章摘要: 4天的雲棲大會,今天正式結束。來自全球6個大洲81個國家及地區共6萬人現場參會,其中,27%為企業CEO和高管;超1000萬國內外使用者線上觀看大會直播。杭州雲棲再度刷新紀錄,成為史上最強技術峰會。

持續4天的雲棲大會,到了今天算是正式落下帷幕。硅谷小報的三位小夥伴,每一天從早到晚,奔波在場館內外,為大家帶來及時報道。

而這,是今年雲棲大會的最後一篇報道~

就是他們了,腿長2米8~

文 | 沈積慧 樑應傑 林苑苑

4天的雲棲大會,今天正式結束。來自全球6個大洲81個國家及地區共6萬人現場參會,其中,27%為企業CEO和高管;超1000萬國內外使用者線上觀看大會直播。杭州雲棲再度刷新紀錄,成為史上最強技術峰會。

但去過雲棲現場逛展的杭州人,可能會有這樣一個疑問:好玩的黑科技展廳、智慧運動區、炫酷的機甲大戰擂臺……3萬方互動展覽區,沒有想象中那麼擁堵,6萬人在哪裏?

100多場技術分論壇在E區舉行,場地簡陋、講臺簡陋,卻場場爆滿,過道和門口都站滿了人。一些因為會議室無法容納而臨時新增的轉播間,也都瞬間滿員。每個會議室門框上貼了至少6層的會議主題招牌,講完一場撕掉一塊,上一場是資料中心建設,下一場是無伺服器計算,從IoT、區塊鏈到人工智慧、8K,無所不包。

整個雲棲大會,4天超170場峰會和分論壇,向技術開發者分享了最新、最熱的前沿技術,演講嘉賓超1500人,其中社會各界知名專家和院士有近50人。

技術分論壇的人,比場館展區裡的人還要多,也是雲棲大會的一大特點。

穿著T恤或格子襯衫+牛仔褲+運動鞋的程式設計師們,穿梭在各個展區,淹沒在人群中。展區裡的無人駕駛汽車、AI點餐、無人超市、刷臉過閘,都出自他們之手。

他們急著在雲棲收穫,急著改變世界和我們的生活。也正因為有他們,纔有這些天的精彩分享和現場的黑科技。

今天,我們向程式設計師致敬,向好奇心和行動力致敬。

11歲的程式設計少女

紅色的上衣,厚厚的眼鏡,11歲的萬海妍坐在電腦面前專注地敲打著鍵盤,儼然電影裏帶一點魔幻色彩的女黑客。而坐在她身邊的,是6位真正的程式設計師,全部為男性。

這是今年雲棲大會支付寶8分鐘小程式挑戰賽賽場的場景之一。

這場連續3天的挑戰賽,每7位選手組成一次比賽。系統從題庫中隨機分配3道題目給每個選手,要求在8分鐘內完成小程式開發。賽制是7晉1冠軍爭奪賽,最長賽程進行3輪。

這個本身女性就很少的群體裡,萬海妍幾乎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最終,因為落後1秒,這個上海小姑娘僅獲得了鼓勵獎,挑戰失敗。不過,這絲毫沒有影響她對程式設計的熱愛。事後接受採訪時,萬海妍說,她最崇拜的是馬雲,最近在讀馬雲的傳記,不僅僅是因為他創立了阿里巴巴,而且是因為他幽默且有趣。

這位敢於向成人世界挑戰的程式設計少女,學習程式設計的時間並不長。海妍說,去年5月,第一次接觸「程式設計」這個詞,好像一下子開啟了未來世界的鑰匙,開始瘋狂自學程式設計,一發不可收拾。

「我性格活潑開朗,你們能想到的性格,我都有。」海妍說,在同學眼裏,自己就像電影裡的小黑客。學程式設計一年多時間,她不僅獲得了NOC程式設計貓創新程式設計全國決賽一等獎,還製作了超過18個遊戲、2部小說,並獲得近萬點擊率。

今年8月,她從上海飛往深圳,跟隨程式設計貓創始人李天馳學習JS(JavaScript,一種直譯式指令碼語言)。

這場戰挑賽除了圍觀群眾,螞蟻金服董事長兼CEO井賢棟也看在眼裏。賽後,井賢棟向她發出邀請:支付寶的大門為你開啟,歡迎今後加入!

去年的蘋果開發者大會也出現了一位低齡挑戰者,10歲澳洲男孩Yuma Soerianto。他從全球幾千名程式設計師裡脫穎而出,並接受了庫克的點名邀請。除了天賦,Yuma Soerianto可能還有一個影響他的重要因素,他的爸爸是位程式設計高手。

同作為一位媽媽,後來,我忍不住跟海妍媽媽嘮起家常,天才少女是怎麼培養出來的?她說,其實完全靠個人興趣。

海妍媽媽在醫院藥房工作,爸爸從事的行業與計算機或程式設計都沒什麼關係。此前,父母沒有刻意將海妍往程式設計方面培養,幾乎都是她自學的。

除了在程式設計上展現的天份,海妍實際上是個全面發展的好孩子,每一門都很優秀。媽媽說,因為怕太早學影響了學習的興趣,所以從小到大,沒有報過任何與學科相關的興趣班。「一年級開始學國畫,現在堅持在學的,還有小堤琴、合唱班這一類,她自己非常感興趣」。

海妍還是個運動少女。跳繩、跑步、打乒乓球幾乎樣樣都是學校裡的高手。比如乒乓球,小時候拿過區裡的中小學生錦標賽一等獎,也代表區裡參加過上海的乒乓球錦標賽。上海的這場錦標賽,一起參賽的,幾乎清一色是專業運動員出生。

小學放養,中學輕鬆地學,一直是海妍媽媽堅持的態度。「小學前面兩三年培養小朋友的學習習慣非常重要。」這是海妍媽媽給我的最好建議。

在豬場敲程式碼的程式設計師

3年前,戴著一副眼鏡的博韜還是每天西裝革履、出入高檔寫字樓的高階白領。不過現在,他有一半的時間跟幾百頭豬仔待在一起,同吃同睡,成了它們的「超級保姆」。

博韜是阿里雲智慧農業團隊的一名演算法工程師,通俗地說,就是養豬程式設計師。他的主要工作,是通過眼下大熱的人工智慧技術,把豬養得健健康康——以便我們吃豬肉時感覺肥瘦恰當,母豬們都能成為生仔小能手。

博韜 攝影 小S

程式設計師需要從豬的生長資料中提煉特徵,並找到最好的相應演算法模型。過去的半年裏,爲了收集更多豬的生長資料,一直在辦公室裏寫程式碼的博韜和小夥伴,有兩三個月時間整天跟幾百頭豬待在一起。

進豬場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每次進去前,他們必須先消毒和隔離一週時間,觀察有沒有發燒感冒或其他感染。在這一週裡,博韜和同事就開始做一些周邊性的準備工作,比如豬舍的情況,要建哪些演算法模型等。

確認身體健康後,再經過洗澡、消毒,他們才被允許正式進入豬場。

和種植相比,博韜所在的智慧養豬團隊也是整個智慧農業團隊裡最辛苦的。

他和同事休息的地方就在豬圈隔壁,就像上世紀90年代學校寢室一樣簡易的板房,裏面橫放著三張床。

白天伴著豬的異味吃飯,晚上聽著豬的哼唧聲入眠,雖然一開始覺得不適應,不過時間一長,博韜發現,豬雖然看上去傻萌傻萌的,但其實一點也不傻,還有那麼一點可愛。

「豬有自己的生活形態和規律的生活作息。」博韜說,豬的生活非常健康,每天午飯後開始休息,傍晚4點左右準時起來找吃的。看到熟悉的飼養員,會用鼻子拱豬攔跟飼養員打招呼,或提醒飼養員「我肚子餓了」。

這個被黑科技武裝的養豬場位於四川。在這裏,博韜和同事們嘗試為每一頭豬從出生之日起就打上資料標籤,建立起包括品種、年齡、體重、進食情況、運動頻次、軌跡、免疫情況等在內的資料檔案。幾百頭豬全部資料化之後,採集到後臺,作演算法分析。

博韜所在的智慧農業團隊,通過幫助農業智慧化和資料化,從而提高生產力。目前,這個團隊已經從剛成立時的幾個人,壯大到現在的20多人。成員們大多跟博韜一樣,有的來自銀行、電信公司,也有的來自海外做生物研究,他們也曾每天出入高檔寫樓字,是人們眼裏羨慕的城市白領。

但是現在,他們的工作環境和方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出入豬場、農場,上山、下地。

工作給博韜帶來的成就感,是直接和顛覆性的。「以前每天在銀行裡做業務場景演算法,跟使用者的距離比較遠。但是現在,可以每年幫助多生產3-5頭健康的小豬,死亡淘汰率降低3%左右」。

博韜突然覺得自己身上揹負了時代的使命。

你好,我是菜鳥演算法工程師

我最擅長的是「遛車」

昨晚7點半,雲棲小鎮會展中心結束了一天的喧囂,慢慢歸於平靜。主幹道上,一位身穿紅色T恤的工程師捧著電腦,身後跟著一臺緩慢前行的無人車,車燈照在工程師的背上,拖出了一道疲憊的影子。

這一人一車來回走了好幾趟,其間有一隊施工人員從中間穿過。工程師沒有發現,無人車放慢了速度。過了一會兒,也許因為沒有聽到發動機的動靜,工程師回過頭來,停下腳步等著無人車再次靠近。

這一幕讓我想起了很多科幻片裡的場景。《銀河系漫遊指南》裡的機器人馬文,經常跟著男主登特的身後,邊抱怨邊露出一副哭喪著的臉,《星球大戰》裡的機器人R2D2也喜歡這樣跟著小夥伴,不過他比馬文要暴躁很多。

這些天,菜鳥無人車是雲棲大會最受歡迎的機器之一,許多人像圍觀小貓小狗一樣,彎下身子和他們合影。不過很少人知道,雲棲大會是這兩輛無人車自研發以來面臨最複雜的行駛環境。不僅經歷下雨、陰天和晴天,還會不斷遇到行人和車輛,白天和晚上都要工作。

攝影 樑應傑

「你看到的一幕,剛好是工程師在除錯,爲了讓無人車走得剛好。」菜鳥ET物流實驗室的季文表示,菜鳥無人車的優勢在於演算法,並且研發的感知平臺讓車輛能針對環境做適應性調整,「我們的車到陌生環境走一遍達到的效果,可能其他無人車要走5遍甚至10遍。」

這是菜鳥無人車團隊幾十位演算法工程師陪著走出來的結果。每一個人都曾和兩輛車朝夕相處,爲了測試光線較弱環境下的效果,最晚走到凌晨四五點,有時坐車跟隨,有時徒步跟隨,一天下來幾萬步很正常。

「這兩天,我們一直在堅持優化,最晚到凌晨三四點結束,只不過很多細節優化不是那麼容易感受到。」季文透露,目前,菜鳥無人車已經在一些封閉園區試運營,藉助感知平臺,可以比較順利複製到其他園區,屆時會大規模鋪開。

關於接下來的人工智慧時代,馬雲曾經有過這樣的表述:過去20年,我們把人變成了機器,未來20年,我們將努力把機器變成人。事實上,英文機器人這個詞早在100年前就被髮明,但在100年後人類才教會它們說話、走路和學習,有點像對孩子的言傳身教,只不過用的是一行一行的程式碼。

更多關於雲棲大會的報道,請下拉至文末,點選「閱讀原文」。

End

你可能還感興趣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頭條楓林網 » 今天,我們向程式設計師致敬,向好奇心和行動力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