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
我們一直在努力

寶寶喂葯,這4種方法使不得。媽媽們知道的越早越好!

寶寶抵抗力再好,感個小冒生個小病是在所難免的,關鍵是爸爸媽媽給寶寶喂葯的時候要用對方法,這樣才能使寶寶生病好的快。

下面我們來看看,喂葯最使不得的4種方法。

提到給寶寶喂葯,幾乎所有爸爸媽媽都搖頭——真的很頭疼。

寶媽在哄寶寶吃藥屢次遭拒后,經常會用「簡單粗暴」的方法,可能會在喂葯時撬嘴、捏鼻子等強行灌藥。

在這裡要特別叮囑各位,千萬別這樣做。

因為捏鼻子喂,很容易引起嗆咳,嚴重的會出現肺部感染,甚至導致窒息。

同時爸媽們心急的時候常常動作粗暴,可能會損傷寶寶脆弱的鼻粘膜,甚至讓鼻涕等分泌物進入中耳,引起中耳炎。

而且,這樣做會更容易造成孩子的恐懼感,讓寶寶越來越討厭吃藥,以後再喂葯,更是難上加難。

用勺子壓住寶寶舌頭,也是爸爸媽媽們經常用的方法。這個方法確實可以讓寶寶吞咽下。

但這方法不可取。因為這樣容易引起寶寶嗆咳,如果藥液進入氣管,可能會導致吸入性肺炎。

另外,壓舌頭的動作很容易引發孩子嘔吐反應,如果此時處理的姿勢不正確,嘔吐物很容易被誤吸入氣管,這樣將立刻引發窒息。

在用勺子壓舌的過程中,還容易損傷寶寶的空腔粘膜。因為在壓舌中,寶寶肯定是會反抗的,這樣爸爸媽媽肯定也會加重力度。

孩子的味蕾比成人敏感,孩子會更抗拒有苦味的藥物。

有的父母為了讓孩子更容易接受喝葯,將葯碾碎或者打開膠囊將粉末與果汁混合一起餵給孩子,這種做法也不可取。

因為有些果汁有還原性,果汁物質與藥物成分結合會生產另一種物質,可能會對藥物效果產生影響,降低藥物的藥理作用。

牛奶會降低部分抗生素活性,影響止瀉藥的藥效。

糖可能會抑制某些藥物的藥效,干擾礦物質和維生素在腸道的消化吸收,糖能與某些中藥中的蛋白質、鞣酸等成分起化學反應,產生有害物質。

母乳混合藥物也會影響藥效,最擔心的是,如果孩子吃了混合藥物的母乳后抗拒母乳就得不償失了。

所以不要隨意將藥物與其他果汁、牛奶或者飲料混合餵給孩子。

有些爸媽貪方便,把消炎藥、抗病毒藥、止咳水攪成一杯,給孩子喝下去,想著這樣既解決了多次喂葯難,又讓寶寶不那麼的抗拒,簡直一舉兩得。

好是好,但這方法不提倡。

因為如此一來,不僅藥性藥效會受影響,還可能產生其他化學反應。

葯應該是吃完一種接著再吃另一種,不能混在一起,也不必在兩種葯之間隔上幾分鐘之久。

水劑葯應該放在最後吃,如果是止咳糖漿,喝后20分鐘后再喝水,以免降低療效。

如果寶寶吃完葯很快就吐了,是需要補喂的,因為短時間內藥物是無法吸收的,這樣藥效就無法得到發揮。

如果寶寶服藥已經超過一小時,此時即使嘔吐,也不需要補喂,因為藥物大部分已經被吸收了。

因此,媽媽可以以「一小時」為標準,一小時內吐葯,要原量補喂,一小時以後吐,則不需要補喂

哄騙的方法,關鍵時刻很實用哦。

真正的戲精媽媽,在給孩子喂葯這件事上從來都是戲多,技巧滿滿。不信,你看:

好喝嗎?這是新配方哦。

嗯,好喝!

那就給喝完吧

······

部分圖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我們尊重原創者版權,除我們確實無法確認作者外,我們都會註明作者和來源。在此向原創者表示感謝。若涉及版權問題,煩請原作者聯繫我們。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頭條楓林網 » 寶寶喂葯,這4種方法使不得。媽媽們知道的越早越好!